辰亞催生首座浮力式太陽能發電系統

2017-02-17 20:03 經濟日報

翁永全高雄阿公店水庫將出現國內第一座百萬瓦(MW)規模的浮力式太陽能發電系統,為業界典範。這是由辰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統包,採用法國夏爾特拉公司太陽能浮桶打造而成,董事長劉宏仁、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局長黃世偉、法國駐台代表紀博偉、全球綠能投資基金I Squared Capital的共同創辦人Gautam Bundari及業界代表均出席17日舉行的動工祈福典禮。

辰亞能源的股東結構單純,皆具多年豐富的太陽能產業經驗,曾創立多家太陽能公司,過去多從事太陽能製造及國際貿易,2013年成立初期以銷售系統元件為主,在新加坡設有據點,相關經驗為擁抱太陽能系統加分,也有利接軌國際。總經理胡劭德更是國內太陽能界的老將,他表示,辰亞在台灣持有四座自建的屋頂型太陽能系統,容量超過1MW,目前均已併網發電;台灣預定2018年中前建成1.52GW系統,其中為水面型太陽能發電系統會有180 MW的潛力。由於在台灣大型屋頂及土地的取得難度極高,因此辰亞會相對積極朝水面型太陽能發展。水面型太陽能電站有許多優勢,例如可減少水分蒸發增加蓄水量,又可減少水庫水質的優氧化。而對太陽能電站而言,由於水面可以使太陽能降溫,且全部模組都可以設計為同方向同角度,因此發電量會相對比地面型及屋頂太陽能更佳。

胡劭德說,國內發展太陽光電的困難之處不在技術,主要問題在於饋線, 其次是資金籌措。如果政府真的有決心達成2025年太陽能20GW的設置目標,政府應該更積極的面對饋線容量增設的問題,業界一直期待政府可以在短期間內提出一個足夠具體的解決方案,以解決業者疑慮。

在資金籌措方面,希望政府能夠加大政策力度,2025年台灣太陽能的總投資額將達到新台幣一兆元以上,目前大部分台灣公司都是和國外基金合作在台灣來投資太陽能電站,這些基金來源多為國外的保險或養老基金,他們願意飄洋過海到台灣來投資太陽能電站賺取合理的投資利潤,而台灣卻因為本身銀行及金融制度的僵固,使得只有私人銀行願意對綠能融資及投資,公股銀行及公股基金則幾乎看不出有任何的參與投資的意願,實在令人惋惜!另外如此龐大的投資也應該透過電廠公司與金融機構合作綠能基金的發行或修法讓殖利率公司可以在台灣上市,讓台灣的太陽能廠商可以順利籌資並且讓電站的投資利益可以全民共享,這才是台灣之福。

由於目前水面型電站的設置仍屬於較新的應用,很多人對這種應用仍有許多的誤解或質疑,大部份的問題不外乎,1.會不會造成污染水源?2.會不會影響景觀? 3.颱風、波浪、水流會不會毀壞水面型電站及4.標準型模組長期放在水面是否可以20年防潮等問題?胡劭德的答覆如下:

1.水面型太陽能,目前全球至少己有超過15個國家及200MW以上的安裝經驗,安裝最多的國家是日本,其次是英國,這些國家在安裝水上型太陽能電站之前當然會做許多的評估,會不會污染水源只是其中最基本的一項,要求的各項安全檢測項目其實比一般人想像的多太多了。目前所有的太陽能浮桶都是採用HDPE做為吹塑的材料,這和裝藥的塑膠瓶材質相同,所以不會有污染水源的問題。

2.水庫安裝太陽能電站的面積僅為水庫總面積的2%以內,是否影響水庫景觀?可能因人而異吧,畢竟景觀是相對主觀的概念!但至少國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聽到有人在抗議裝設水上型太陽能電站後的景觀。

3.水面型太陽能電站的設置必須先行評估設置的條件,水流快速或流速無法控制或有浪潮的區域,就不適合設置。所以水面型太陽能不宜設置在河道及海邊。在水庫、埤塘或滯洪池這些可以控制水流且沒有潮汐的水域才能設置。如果水流及潮汐不是問題,則最後只剩抗風的問題,由於水面型的太陽能電站重心極低,水面的附著力極大,只要錨固的設計與施工沒有問題,基本上水面型電站的抗風能力會比屋頂及地面太陽能電站更好。

4.水面型太陽能電站的模組並不是浸泡在水裏,所以日本的同業認為標準型模組既然能通過高溫高溼的測試,沒有理由無法在水面上存活超過25年以上。